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学资源 > 正文

随州职业技术学院关于推进课程考核改革的若干意见

【来源: | 发布日期:2017-07-13 】

随州职业技术学院关于推进课程考核改革的

若干意见

随职院发[2009]76号

课程考核是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课程考核不仅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也评价教师的教学效果和水平,诊断教与学中存在的问题,反馈教与学过程中的各种信息。随着我院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课程考核相对滞后的弊端日益明显,主要表现在考核内容过分依附于教材、考核结果过分注重分数、考核命题过于标准化、考核方法单一等方面。为贯彻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精神,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一批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必须继续深化教学改革,加大课程考核改革的力度,加强对考核改革的研究和探索,建立符合社会对高技能人才需求的多形式、多层次的课程考核方式。

一、指导思想

遵循高职教育规律,依据高职教育培养目标,以岗位任职要求和职业资格标准为指针,以能力训练为主线,充分运用多种评价手段、多种评价形式和多方评价主体来衡量学生学习情况,作出综合性评价,为学生职业成长和未来发展奠基。通过课程考核改革,达到以考促教,以考促学的目的,并为教学管理提供可靠依据。

二、基本原则

课程考核改革的基本原则是:坚持知识考核与能力素质考核相结合,期末考核与平时考核相结合,笔试与实践操作考核相结合,标准化考核与分层考核相结合,校内与校外考核相结合,做到考核形式多样化,考核内容全面化,考核主体多元化,考核类型层次化,考核时间全程化。

1、考核形式

通过多样化考核形式真实考查出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除继续做好传统的笔试(闭卷考试、开卷考试、半开卷考试)外,鼓励采用实践操作、案例分析、口试、大作业、课程设计、读书报告等多种方式进行考核,特别提倡两种或多种考核形式相结合来全面评价学生。也可以采用分段考核评价形式,或组织技能知识竞赛,根据名次确定学生成绩,强化学生竞争意识,提高就业能力。

2、考核内容

考核内容要有利于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文献资料检索能力、写作能力、表达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一定的创新能力,减少死记硬背内容,增加动手考核内容。特别是专业核心课要重点考核学生掌握综合性知识情况,并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强调基础、重在应用、贵在创新。

采用笔试考核的专业核心课程,客观型试题、单一知识点试题一般应控制在30%以下,主观型试题、综合运用型试题应不少于40%。所有实践操作技能要求较高的课程,理论部分考核所占比重应控制在40%及以下。

3、考核主体

尝试走出教室、实训室,进入行业企业一线,实行由实习单位、用人单位、社会和学院多方共同对学生知识、能力、素质进行全面考核的评价机制。实行院、系(部)两级考核管理模式,以系(部)管理为主。各系要根据各专业所要取得的职业资格证书,安排学生参加社会所认可的各种资格证书考试。

4、考核类型

标准化考核与分层考核相结合,给学生以弹性化、人性化的能力发展空间。教师在命题时(含理论考核、实践操作考核),要针对性地设计标准题和选做题。标准题是面向全体学生设计的,主要是考核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占70%;选做题(分为A、B、C三级)是为不同层次学生设计的,占30%,学生选做A级(较难)题目的,按评分标准的120%计分;选做B级(一般)题目的,按评分标准的110%计分,选做C级(较易)题目的,按评分标准的100%计分,鼓励学生大胆尝试,积极向上。

5、考核时间

根据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引入形成性评价理念,打破“一刀切”的考核时间模式,做到考核全程化。如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认为已经掌握某项知识或技能,由学生提出申请,报系部批准,教师随时进行考核。注重平时考核学生的学习态度、出勤情况、回答问题与讨论、作业和实践操作技能情况、小论文(读书报告)的撰写能力等。笔试时间应尽量控制在100分钟以内,适当增加各种小型实验实训、小型测验的考核次数。

三、主要内容

要改变目前课程考核中较普遍存在的过于注重学生课本知识掌握情况的考核,轻视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的倾向,使考核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有利于激发学生创新能力。要善于从实践(际)要求与课程内容联系和运用上出发,强化应用与实践能力考核。如“思政”课程,可采用案例分析、热点评析、读书报告、综述演讲、小论文等多种方式进行考核。

要针对不同专业特点、不同年级特点、不同课程特点,建立起与之相适应的考核方法和形式。

1、知识点密集的课程、量大面广的基本素养学习领域课程(或基本素质类课程)、公共人文素养学习领域课程、职业素养学习领域课程(或专业素质类课程),要逐步建立和使用试题库、试卷库(对试题库、试卷库要不断更新维护),实行教考分离;有的课程(如高等数学)经系部、教务处批准可试行半开卷考试等形式(允许学生写出自己认为重要的东西带入考场,以减少记忆性内容。重视灵活运用,促进学生学会归纳、总结、浓缩的能力,杜绝考试作弊现象)。

2、注重能力、素质的课程(职业技能学习领域课程或岗位技能类课程),要注重选择开卷考核、实践操作考核或成果(成品)考核评价等方式。

3、部分专业核心课程特别是财经类、旅游类专业核心课程可引入与实际问题直接结合的小论文形式考核,并组织进行口试答辩;土建类、制造类、电子信息类、医药卫生类也可采取小论文形式考核,如从教材中尚未搞清的某一难点、或对某一理论(观点)的质疑、或对某一局部规律的探讨、或对某一结论的拓展、或对某一数据的讨论等。

4、实践类课程要切实考核学生动手及操作能力,增加实践技能考核所占的比重,有些课程可以试行与国家或国际相关的技能等级考试合并,以增加权威性,有利于学生就业;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的考核在强调综合能力训练的同时,适当考虑与就业单位需求相结合,聘请用人单位参与出题、指导实习及毕业设计,参与论文答辩等。

各类考核都要切实提高效度,既要符合大纲(课程标准)要求,又要符合学生实际和社会需要。考核成绩原则上要符合正态分布,各类试卷命题前都要有设定的期望值,并逐步减少平均分与期望值的差距。实施课程考核改革的教师,要做到考核有内容,评分有标准,成绩有依据,过程有记载,课程考核结束后要将考核过程的原始数据、学生的反馈意见以及课程考核改革总结等与学生成绩一同上报系部教务科。

四、具体措施

课程考核改革是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希望广大教师积极行动起来,投入到课程考核改革的研究和探索中。为做好此项工作,拟在全院试行课程考核改革申报立项制度,对课程考核改革进行统一规划、指导,以期取得一定的改革成果。

1、在全院实施课程考核改革申报制度。凡拟实施课程考核改革的主讲教师,要结合专业特点、课程性质、学生实际和岗位需求等方面,在每学期开学2周内申报课程考核改革方案(见附件1),各系部审核并报教务处审批通过后方可实施。

2、对实施课程考核改革的课程进行实时跟踪管理、评估与总结,以便推广。先由各系部在广泛收集学生、教师意见的基础上组织评价,再由教务处、教学工作指导委员会组成院评议组,对各系部推荐的优秀考核改革的课程进行评估。

3、建立课程考核改革激励机制,学院设立课程考核改革专项奖。根据跟踪评估的结果,每年评出课程考核改革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给予奖励。课程考核改革的成果视为院教改成果,可参与教学成果奖评审,成绩显著的可推荐申报省级及以上教学改革成果奖。

附件1:课程考核改革方案(模板)

附件2:《使用普通机床的零件加工》考核方式与标准(供参考)

二○○九年十二月八日